人类的通天塔:太空电梯能变成现实吗?它的原理又是怎样的?

来源:欧宝全站    发布时间:2023-08-19 18:29:48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开始了第一次航天飞行任务,也代表着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梦想实现了。从那以后,美国航天局已完成了100多次太空任务的发射,但航空任务的花费变化不大。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不可重复使用的俄罗斯航天器,一次发射成本约为每磅1万美元(每公斤2.2万美元)。

  正在开发的一种新的空间运输系统能使前往静地轨道(GEO)的旅行变得更稀疏平常,并且能使全球经济有所改观。

  由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带制成的太空电梯被固定在一个近海平台上,由一个小型配重延伸至太空,长约62000英里(100000公里)。然后,附着在缆带上的机械升降器会沿着缆带爬升,将货物和人类送入太空,成本仅为每磅100至400美元(每公斤220至880美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到太空电梯的概念是如何从科幻小说走向真实的生活的。

  太空电梯末端的配重物将使碳纳米管缆带保持紧绷状态。(图片来自:LIFTPORT GROUP)

  为了更好地理解太空电梯的概念,我们联想一种绳球游戏,绳子一端系在一根杆上,另一端系在一个球上。通过这一个类比,那么绳子是碳纳米管复合缆带,杆是地球,球是配重物。现在,想象一下,球不断地绕着杆子非常快速地旋转,使绳子保持紧绷状态。这就是太空电梯的大体构想。配重物绕着地球非常快速地旋转,使缆带保持绷直,自动升降机在缆带上上下移动。

  根据LiftPort提出的设计,太空电梯的高度大约为6.2万英里(10万公里)。LiftPort是为太空电梯及其零件进行设计开发的几家公司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团队在2006年10月,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鲁斯,举行的X奖杯太空电梯比赛中争夺40万美元的一等奖。

  电梯的核心部件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缆带,它只有几厘米宽,几乎和一张纸一样薄。1991年发现的碳纳米管让科学家们相信太空电梯是可以被建造出来的。据太空发展基金会的布拉德利·爱德华兹博士说:“过去,在材料方面面临的挑战太大了。但现在我们在制造碳纳米管和建造相应的机器方面已经越来越先进,这些机器可以将材料拉伸出足够的长度,用以制作延伸至太空的缆带。”

  根据一些早期的计划,剩余的建筑材料将被用制作成配重物。(图源:LIFTPORT GROUP)

  碳纳米管的强度可能是钢的100倍,并且具有塑料的柔韧性。这种强度来源于其类似于足球的独特结构。一旦科学家们能够将碳纳米管制成纤维,就非常有可能制造出用于制作太空电梯缆带的线。以前可用的材料要么强度不足要么就是柔韧度不够,无法制成缆带,而且很容易断裂。

  LiftPort集团研究总监汤姆·纽金特说:“它们的弹性模数非常高,抗拉强度也非常高,这一切都说明,这样一种材料理论上应该能使太空电梯的建造相对容易一些。”

  将长碳纳米管——几米长或更长,编织成类似于绳子的结构。截至2005年,最长的纳米管仍然只有几厘米长。

  较短的纳米管能被放置于聚合物基质中。目前的聚合物不能很好地与碳纳米管结合,这导致了碳纳米管处于张力下时基质被拉离。

  如果一条长碳纳米管缆带能被制造出来,它会被卷成一个线轴,然后送入轨道。当运载着线轴的宇宙飞船到达一定高度,比如低地球轨道时,它就会开始解开线轴,将缆带一端下降放回地球。同时,线轴将继续向更高的高度移动。当缆带降到地球大气层时,它会被捕获,然后降落并锚定在海洋中的移动平台上。

  这条缆带可当作一条通往太空的铁路的轨道。而升降舱将沿着缆带爬升进入太空。

  如果能建成,太空电梯缆带将代表一个现代世界奇迹,并将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建筑。2005年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式塔是加拿大多伦多上空高达1815英尺5英寸(553.34米)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太空电梯将比加拿大国家电视塔高180720倍!

  6.2万英里(10万公里)长的太空电梯将远高于航天飞机的平均轨道高度(115~400英里/185~643公里)。事实上,它将相当于地月距离(237674英里/382500公里)的四分之一。

  升降舱将以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夹卷缆带爬升。(图源:LIFTPORT GROUP)

  虽然缆带仍然是一个概念性的构造,但太空电梯的所有其他部件都能够正常的使用现存技术来建造,包括自动升降舱、地面基站和激光动力系统。到缆带建成时,其他组件将在2018年左右的某个时候几乎准备好发射。

  自动升降舱将利用缆带的引导升入太空。升降舱上的牵引滚轮会夹住并拉动缆带,使升降舱能够爬上电梯。

  太空电梯的起点将设置于赤道太平洋的一个移动平台,这样的平台将把缆带固定在地球上。

  在缆带的顶部将装有一个重量级的配重物。太空电梯的早期计划包括捕获一颗小行星并将其用作配重。然而,像LiftPort和科学研究所这样的计划,则准备使用人造配重物。事实上,配重物可能是由制造缆带的设备,包括用来发射缆带的航天器,组装而成的。

  升降舱将由位于地面基站或其附近的自由电子激光系统提供动力。据科学研究所,激光将向装置于在升降舱上由砷化镓制成的光伏电池发射2.4兆瓦的能量,然后光伏电池将能量转换成电能,供传统的铌磁直流电机使用。

  一旦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升降舱几乎每天都可以爬太空电梯。这些升降舱的重量从最初的5吨到20吨不等。20吨重的升降舱将能够承载多达13吨的有效载荷,并拥有900立方米的空间。升降舱将以每小时118英里(190公里)的速度爬升缆带,运载从卫星到太阳能电池板等各种货物,以及人类。

  太空电梯缆带将被固定在赤道太平洋的一个移动平台上。作为帮助太空电梯避让轨道碎片系统的一部分,移动平台能重新定位。(图源:LIFTPORT GROUP)

  太空电梯长6.2万英里(10万公里),所以容易受到许多危险的影响,包括天气、太空垃圾和。随着太空电梯设计计划的推进,开发者正在评估这些风险并寻求克服这些风险的方法。事实上,为了确认和保证总有一部太空电梯可投入工作,开发者计划建造多部电梯。在建造成本上,每一部都比前一部便宜。第一部太空电梯将作为一个平台,协助建造更多太空电梯。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研发人员想要确保,即使一台太空电梯遇上问题,其他电梯也能够继续向太空提供有效载荷。

  与太空站或航天飞机一样,太空电梯也需要能够避开轨道物体,如碎片和卫星。地面基站将采用主动避让的方式保护太空电梯不受此类物体的影响。目前,北美航空防务司令部(NORAD)可跟踪的目标大于10厘米(3.9英寸)。而保护太空电梯需要一个轨道碎片跟踪系统,可以探测大约1厘米(0.39英寸)大小的物体。目前其他太空项目正在开发这项技术。

  “我们的计划是将缆带固定在海洋中的移动平台上,”LiftPort公司的汤姆·纽金特说,“实际上,你能够最终靠移动地面基站把缆带从卫星轨道上拉下来。”

  太空电梯的孤立位置将极大地降低风险。举个例子,根据LiftPort的说法,第一个地面基站将设置于赤道太平洋,距离任何航线公里)。只有一小部分的太空电梯在各类型攻击范围内,即9.3英里(15公里)或以下。此外,太空电梯将是一种宝贵的全球资源,很可能受到美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军事力量的保护。

  太空电梯潜在的全球影响可与另一项伟大的交通成就——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相比较。这条横贯大陆的铁路于1869年在犹他州的海角建成,第一次连接了美国的东西海岸,加速了美国西部的开拓。横跨全美的旅行从几个月减少到几天。它还开辟了新的市场,催生了全新的产业。到1893年,美国已拥有了五条横贯大陆的铁路。

  太空电梯的概念与横贯大陆的铁路有许多相同之处。太空电梯将创造一个永久并且永不关闭的地空连接。虽然它不会使太空旅行更快,但它会使太空旅行更频繁,并将为太空发展开辟一个新时代。也许推动太空电梯项目的最大因素就是它将大幅度的降低将货物送入太空的成本。虽然比化学推进的航天飞机速度要慢,但升降器能将发射成本从每磅10000~20000美元,降低到每磅约400美元。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二阶段最终报告》的作者布拉德利·爱德华兹(也是Carbon Designs的总裁和创始人)介绍,当前的估算显示,建造太空电梯的成本为60亿美元,法律和监管成本为40亿美元。可以对比参考的是,航天飞机计划在1971年预计成本为52亿美元,但最终耗资195亿美元,此外,每架航天飞机的飞行费用为5亿美元,是最初估计的50多倍。

  太空电梯可以取代航天飞机作为太空主要交通工具,用于卫星部署、国防、太空旅游和进一步的探索。针对最后一点,航天器可以爬上太空电梯的缆带,然后在太空中向其主要目标发射,这种类型的发射所需的燃料比从地球大气层中发射所需的燃料要少。一些设计师还认为,太空电梯可以建在包括火星在内的其他行星上。

  美国宇航局资助爱德华兹博士进行了三年的研究。然而,在2005年,它只给研究太空电梯的公司拨款2800万美元。虽然他们仍然对这一个项目很感兴趣,但目前他们更愿意坐等其更实质性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湘雅三院回应收患者10万元肝源费:钱退了 不知道他还纠结什么。#热点新闻事件

  昨夜今晨: 特斯拉全新Model3在上海量产 字节跳动AI机器人“豆包”内测

  杭州新东方已被立案调查!网红“铁头”:下个目标是衡水中学!衡水中学校长回应

  无畏契约冠军赛:Ethan奇招夜露打的措手不及,EDG 1-2不敌EG

  无畏契约冠军赛:whzy五杀ACE未能取胜,BLG0-2不敌DRX跌入败者组

  三星 Galaxy S24 Ultra 再曝改用钛合金中框,重量 233g 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