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梯,大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旧楼加装电梯的呼声也愈加强烈。早在2016年,我市就出台了《十堰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规划办法》,从当年起,我市已有部分小区申请加装电梯。2017年起,旧楼加装电梯的数量呈现递增趋势。记者日前走访发现,城区不少老旧小区已加装电梯,居民们正享受电梯带来的便利。
据统计,目前,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已审批近80栋老旧家属楼126部室外电梯。行业协会建议,推进电梯加装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应形成联动,为加装电梯的各流程、环节“绘制一张图”。
8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燕林小区,只见多个单元楼加装了电梯。这些电梯均采用钢构竖井和玻璃幕墙构造,看着大气美观。
在小区13号楼,一位女士和儿子正要上楼。只见她掏出磁卡,按下8楼按钮后,电梯门随即打开。“为了方便管理,乘坐电梯需要用磁卡。”提及楼栋加装电梯一事,该女士表示很方便,“不光是方便老年人,年轻人一口气爬8楼也是很吃力的。”
记者跟随该女士进入电梯,不到15秒钟,电梯就上到8楼。电梯运行很平稳,噪音也不大。
小区内十堰烟草家属区4个楼栋都安装了电梯。一名中年男士拎着水果正要上8楼,他对加装电梯赞不绝口:“以前上楼难,现在上楼不再难了。搞得很好,很方便。”
“这项惠民政策方便老年人出行,搞得很好。”家住20号楼2楼的明大爷对记者说,他很支持旧楼加装电梯,虽然他家楼层低,不使用电梯,但他也没掏安装费,没什么不妥。
此外,记者走访人行家属楼、十堰军分区背后一栋楼、柳林新村等小区,不少业主都表示,加装电梯后确实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田先生是十堰烟草家属区电梯加装负责人之一,他和记者说,小区老人多,加装电梯意愿强烈,在单位“三供一业”移交,政府出台老旧小区民用电梯补贴政策的背景下,他们于2018年开始着手加装电梯事宜,并于2019年开始施工,陆续完成了电梯加装。
“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最终选择了质量较好、知名度较高的电梯品牌和资质完善的电梯加装单位。”田先生介绍,加装一部电梯需40万元左右,除去政府补贴的10万元,费用由各家分摊,比例为3∶2∶1。其中,七八楼住户分摊3,一户需3万多元;五六楼住户分摊2;三四楼住户分摊1;一二楼住户不分摊。电梯后期的保养费用也分摊。
田先生表示,此前并不了解旧楼加装电梯政策和环节,因此在加装过程中政策解读和审批耗时较多。在房产服务中心、规划设计、安监等部门的帮助下,最终圆满完成了审批工作。
需注意的是,在电梯加装过程中,需特别协调好住户意见,尤其是做好低层住户工作。“在加装电梯期间,低层的住户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很感谢他们的理解。”田先生说,电梯加装好后,大家反响很好,提升了住户的幸福指数。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需经规划部门审批,今年以来,已有文汇小区4栋1单元等多个小区进行了加装电梯的公示。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该局已审批近80栋老旧家属楼126部室外电梯。
该局建设工程规划科科长孙波表示,为方便辖区居民申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该局在2019年将加装电梯审批权下放至辖区分局。
孙波表示,申请人(单位)应当持加装电梯范围内的土地、产权证明、增设电梯书面申请、增设电梯设计的具体方案、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的结构安全证明、施工期间现场安全生产及交通出行保障承诺书、加装电梯楼栋全体住户签名等文件,在辖区街办备案后,向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提交加装电梯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加装电梯涉及到楼栋住户每家的利益,我市目前采用的是全体业主同意并经公示后无异议方可审批的原则处理加装电梯事宜。
孙波介绍,我市目前审批的加装电梯均为外挂观光式轿厢电梯,并通过连廊与住宅相连。居民在加装电梯时,建议选择质量有保证的电梯厂家及具有多年安装电梯经验的实施工程单位,确保安全运行。
十堰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秘书长朱丹表示,我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很大的潜力,这需要政府各部门形成联动积极推进。
朱丹表示,在电梯加装过程中,涉及到多个行政审批和验收环节,如井道需要住建局验收、电梯需要特检院验收,这些审批和验收环节普通老百姓很陌生,易跑冤枉路,建议与电梯加装相关的部门形成联动,优化审批手续,精简流程,将需要经手的所有的环节和流程“绘制一张图”,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让市民一目了然,为业主加装电梯提供参考和指导。
此外,目前,我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各自为战”,各小区单独跑手续、单独加装,存在采购主体分散的问题。建议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可将一个片区内分散的加装主体集中起来,统一设计图纸、统一采购电梯、统一管理措施、统一监理验收,这样不仅有利于推进工作,更能获得价格上的优势,并确保电梯加装质量。
记者了解到,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就通过“绘制一张图”“定制一个码”,让电梯加装过程变得透明。前期,街道聘请加梯权威机构实地踏勘,对辖区内既有多层楼组进行摸底调查,针对房屋建筑结构、间距、类型等条件,梳理出合乎条件的楼组清单,并且细化到每一个单元,做到“规划先行”、数据支撑。后期,为辖区加梯项目量身定做,推出“一梯一码”项目,在扩大加装电梯受益面和保障项目透明度下,消除加梯居民的疑虑,让居民看到“样板梯”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