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在即。3月以来,恩施市水利安全生产督察检查工作专班深入19个乡镇(街道)及涉水工程建筑设计企业、电站、水库、大坝等,检查物资准备情况,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全力打好防汛抗旱阻击战,构筑水利安全生产铜墙铁壁。
安全生产归根结底是责任落实的问题。恩施市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三个必须”要求,压实乡镇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责任机制。
“水利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如何体现?最关键是要落实好四个责任人职责。”恩施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说。“四个责任人”即行政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巡查责任人。恩施市水利局结合工作实际,对水利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来优化调整,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局领导负责综合监管责任,其他分管局领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负直接责任;各有关二级单位、股(室)负责经营事物的规模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四个责任人”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格局。
“月例会”是职责落实的有效途径。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形势,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研究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月例会”看似平常,但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如同一条线贯穿安全管理始终,将日常管理工作汇合在一起,坚持“回头看”,凝聚集体智慧,寻求安全生产的最大公约数。
按照“防汛行政首长责任制”要求,恩施市水利局成立水利防汛抗旱分指挥部,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在恩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开展工作。目前,全市已落实市管41座电站、61个山洪灾害防御重点村、215个行政村(社区)、3处涉水在建工程单位防汛责任人。
“大家要认真参加全国小型水库防汛责任人培训系统学习,并完成相关考试。”3月以来,在恩施市水利局涉水工程群里,工作人员相互提醒。
恩施市围绕“学”“宣”“查”“改”四字诀,紧盯安全风险防范和安全教育,筑牢水利安全生产防线。
学理论学业务。所有小型水库防汛责任人参加“全国小型水库防汛责任人”培训系统学习,并通过平台组织的测评考试。此外,恩施市水利局还建立涉水工程群,除线下集中学习外,还定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
多途径宣传水利安全生产知识。世界水周、中国水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活动是开展宣传的重要节点,恩施市通过搭建展板展台、现场解答、发放宣传资料、媒体宣传等方式,向公众宣传水利工程安全知识、山洪灾害防御知识、防溺水知识和水安全知识。同时,在水库、电站及所有涉水区域设立警示牌、张贴宣传标语,提高公众知晓率。去年以来,恩施市共投资96.9万元,设置重点水域监控设施38处、警示牌1262个,配备救生圈458个、救生衣379件、救生竹竿1816个,发放宣传单25万余份。
查问题促整改。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恩施市水利安全生产督察检查工作专班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防溺水工作情况、相关制度及责任落实情况、汛前及汛期物资筹备、设备调试进行全方位检查,做到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确保各项检查工作高效高质推进。
“油机混装很危险,一定要马上整改。”3月2日,水利安全生产检查人员在大龙潭电站开展汛前检查,发现该站工作人员将发电机和柴油放在一起,立即制止并要求工作人员整改。
恩施市水利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严格落实“五个到位”,即隐患整改任务层层分解到位,落实到岗,落实到人;隐患排查治理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制订合理有效的隐患治理方案,确保隐患治理中不产生新的事故隐患;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物资落实到位,将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费用列入企业安全费用计划,依法列支安全生产费用,确保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充足可用;隐患排查治理时限落实到位,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预案落实到位,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截至3月底,恩施市水利安全生产督察检查工作专班已完成对19个乡镇(街道)及涉水工程建筑设计企业、电站、水库、大坝、泵站、闸门进行的专项检查,共发现隐患10处,已按照规定时限处理。建立山洪灾害防御网格化责任制,确保全市148处山洪预警广播、208处简易雨量站设施设备正常使用。落实61个山洪重点村的山洪影响区域、影响区转移人口、转移路线、救灾明白卡责任人,按照“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的包保责任制,落实专人负责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维护山洪灾害站点,确保山洪站点到报率达98%以上。
按照防汛物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要求,恩施市水利安全生产督察检查工作专班对防汛抗旱应急仓库做全面检查,新架设三相四线并完成设备调试,配备各类潜污泵26台、大小变压器配电柜17台、皮划艇19艘、发电车1辆、手动液压堆高车1台、装载机1台,配备吨袋、麻袋、编织袋、救生衣、救生圈、雨衣、喇叭、铜锣、铁锹等4.9万件,对物资实行专人、专库管理,确保发生险情时拿得出、用得上。